你的位置:云博博客 > 新闻动态 >
养老规划师 “月入十万” 神话背后:高薪噱头行业乱象与真实困境
发布日期:2025-04-13 08:47    点击次数:134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突破 2.96 亿(占总人口 21.1%),银发经济成为新风口,“养老规划师” 这一职业因 “月入十万” 的招聘宣传引发广泛关注。然而,调查显示,这一职业的真实收入、行业生态与公众认知存在巨大偏差。

一、高薪真相:销售本质与收入泡沫(一)“规划师” 实为销售岗养老规划师、康养顾问等职位名称看似专业,实则多为保险公司、养老机构或房产公司的销售岗位。工作内容包括推销保险产品、养老院床位、理财产品甚至保健品,与 “养老服务” 关联甚微。例如,保险公司招聘的 “养老财富规划师” 实为保险销售员,考核指标以销售提成为主。(二)“月入十万” 的虚假宣传招聘广告中 “月入十万” 多为吸引求职者的噱头。据从业者透露,普通规划师底薪低至 5000 元,主要依赖提成收入。即便是头部自媒体博主,通过养老机构返佣(推荐一位客户佣金数千元)结合流量变现,月收入通常仅 1-2 万元,极少数可达 5 万元,远低于宣传数据。二、行业乱象:割韭菜与灰色产业链(一)培训陷阱与证书泡沫培训机构以 “养老规划师认证” 为名收取高额费用,例如 3 天线下课程 + 6 天线上课程学费 4800 元,或民间协会颁发的 “证书”(费用千元至数千元)。此类证书含金量低,无法保证就业,部分机构甚至以 “包就业” 为诱饵实施诈骗。(二)自媒体博主的双重收割社交平台上,养老博主以 “探店测评” 为名推荐养老机构,实际通过 “卖人头” 赚取佣金。部分博主与机构签订排他协议,优先推荐高返佣合作方,而非最优选择。此外,通过售卖低价课程(如 198 元训练营)或高价 “创业会员”(近 2000 元)收割行业新人。(三)诈骗风险与诱导消费不法分子以 “预付养老费用”“高额分红” 为诱饵非法集资。例如,重庆某养老公司以养老服务名义非法吸存,青岛某健康咨询公司通过虚假宣传非法集资 3000 余万元,导致老年人巨额损失。三、真实案例与从业困境求职者被 “套路”:有求职者应聘时被要求填写社交联系人数量,实际工作为电话推销,底薪承诺未兑现。测评博主生存现状:重庆博主 “九九” 测评上百家养老院,月收入约 5 万元(含佣金与自媒体流量收益),但转化率低且依赖地域性需求。专业能力缺失:多数从业者缺乏养老政策、医保报销等专业知识,仅靠话术营销,导致服务质量低下。四、行业反思与未来出路(一)监管与规范迫在眉睫专家建议从三方面入手:制定服务标准、明确佣金透明度、建立从业资质认证体系。例如,北京已推出养老服务网公示养老院信息,但普及度不足。(二)职业价值回归服务本质优秀养老规划师需兼具市场洞察与人性化服务能力。例如,杭州一名 95 后从业者为客观测评入住 70 余家养老院,记录饮食、护理细节,成为 “养老行业产品经理” 的典范。(三)公众教育与理性选择消费者需警惕高薪诱惑,优先通过官方渠道(如政府平台)获取养老信息。家属应理性看待养老规划,避免被 “老龄化焦虑” 话术误导。结语:从 “生意” 到 “事业” 的转型之困养老规划师的兴起折射出老龄化社会的深层需求,但行业若沉迷资本逐利,将透支社会信任。正如学者所言:“养老可以是产业,更应是一份事业。” 唯有以专业能力与责任感为核心,才能实现银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热问计划#(综合北京晚报、搜狐、网易等报道)



栏目分类
相关资讯